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1年
公司介绍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品牌隶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法人代表是陶智,发源地在北京市,创立于1952年,主营行业教育培训、休闲娱乐、培训、生活服务、名校、大学。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大学,早期航空航天大学,综合科技/开放式研究型大学
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以下简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)成立于1952年,由清华大学、北洋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四川大学等八所大学组成。它是一所新的中国航空航天大学,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。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,占地3000亩,总建筑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。

近年来,学校努力提高学校领域和模式,大力推进学科形势一体化发展,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训体系,积极推进优秀教师建设,加快科研创新转型发展,务实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,大力推进学校条件和民生改善,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,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。综合办学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,进入国内高水平大学方阵,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
学科繁荣,特色鲜明。现有30所学院,涵盖工、理、管、文、法、经、哲、教育、医、艺等10个学科。学校突出学科基础地位,构建空天信融合、理工文交叉、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学科体系,形成高峰集群、高原拓展的良性学科生态。在航空、航空、动力、信息、材料、仪器、制造、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,形成了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两个优势学科群。

学校名师云集,人杰地灵。截至2017年3月,在职教师3876人,其中专职教师2478人,教授、副教授1880人,博士学位比例79.3%。

学校培养良才,立德育人。截至2017年3月,全日制学生30642人,其中本科生15596人,硕士研究生9336人,博士研究生4492人,留学生1218人。学校坚持美德培养人才的基本任务,突出人才培养中心的地位,将培养顶尖人才与加强爱国主义责任相结合,培养知识创造、人才培养知识,努力培养理想、世界、真实的人才。推进大类招生,扩大专业自主选择,突出厚基础、个性化、导师制、小班培训,完善学分制。推进通识教育和学院教育,充分发挥华罗庚班、吴大观班、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班、高等工程学院、中法工程师学院的辐射作用。建设三位一体的知识学习、能力实践和国际交流课堂,加强跨学科实践、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。研究生教育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,立足国际学术前沿,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机制,实施优质学生聚集、优质课程体系建设、国际交流深度拓展、多方合作教育、优秀创新激励分类、优秀导师队伍建设等行动计划,努力打造重创新、强能力、高的人才培训质量品牌,探索大型飞机班、发动机班、信息安全班等定制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。拥有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、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5个教学团队、1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和33门精品课程。拥有6个人才培训模式创新试验区、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5个教学团队、1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和33门精品课程。人才培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出现了大量以北京航空航天1号、北京航空航天2号、北京航空航天3号探索火箭为代表的学生科技创新作品。北航成立65年来,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学术精英、工业人才和治国栋梁,为国家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输送了18万名优秀毕业生,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%以上。近六年来,北航有18名校友当选为院士。

学校服务国家,锐意创新。学校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,加强基础、前瞻性和战略高科技研究,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与产业、大学、研究和应用深度融合,建立优秀的科研团队,扩大科研总量。学校突出自主创新,加强协同创新,积极搭建创新平台,组建大团队,承担重大科研项目,不断涌现重大科技成果。近年来,学校不断加强服务国家的战略能力,在航空动力、关键原材料、核心部件等瓶颈领域取得突破,直接应用于国防建设。学校牵头设计开发的某型无人机定型,执行重要任务。学校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调增长《Nature》《Science》等待期刊发表文章的突破。大力推进协同创新,与航空、航天、发动机、船舶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。建设首都国家科技创新中心,打造环北航知识经济圈。实质性扩大医疗工作者交叉,在北京房山窦店建设医疗工作者交叉创新研究所,在北京南部建设医疗硅谷,批准大数据、脑智能、生物医学工程、医疗三个北京先进创新中心。围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,大力推进校企合作,建设青岛国际科教新城、合肥科学城、成都国际创新港,在祖国写论文。

学校面向世界,开放融合。通过实施“UPS国际发展战略构建了北京航空航天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,形成了多方向、多层次、广泛的开放模式,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。与国外近200所高校、一所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。加入国际宇航联合会、中欧精英大学联盟、中俄工程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。一批国际合作平台,如中德软件联合研究所、中英空间科技联合实验室、中法联合实验室等。实施全球校园计划国际人才引进模式初见成效,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。

学校文化教育,传承创新。学校实施文化校园建设计划和大爱润航工程,继承创新北航精神和开放、包容、务实的北航文化。注重文化教育,以航空航天博物馆、音乐厅、艺术博物馆、学校历史博物馆、艺术优雅花园、真实创意享受空间、永曼剧院、艺术空间等文化场所为载体,感动北京航空航天、我爱我的老师、北京航空航天讲堂、学校艺术家/作家计划,开展各种形式、健康、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。形成了传统的继续品牌、典型的引导品牌、文化景观品牌和文化营养品牌,在全国高校中发挥了探索和示范作用。教育部社会科学中心编制的《中国美育年鉴》系统介绍了北航美育实践和文化育人典型案例,篇幅近3万字。